rescue START END > START END 设置分区开始和结束位置,如果 4GB,10%,如果是负数表示从硬盘尾部开始计算,如 -1s 表示最后一个扇区。 > 如下恢复硬盘上的所有分区 # parted /dev/sda rescue 0MB 100%
重新分配分区大小
1 2 3 4 5
resizepart NUMBER END > NUMBER 为当前硬盘的分区编号 > END 设置分区结束位置,如果 4GB,10%,如果是负数表示从硬盘尾部开始计算,如 -1s 表示最后一个扇区。 > 如下为硬盘 sda 编号为 1 的分区结束位置调整到 700MB # parted /dev/sda resizepart 1 700MB
删除分区(重要)
1 2 3 4
rm NUMBER > NUMBER 为当前硬盘的分区编号 > 如下为硬盘 sda 删除编号为 1 的分区 # parted /dev/sda rm 1
选择指定硬盘(交互模式下)
1 2
select DEVICE > DEVICE 为硬盘设备,如 /dev/sda,/dev/hda
设置硬盘标签和状态
1 2 3 4 5
disk_set FLAG STATE > FLAG 两者之一 cylinder_alignment(对齐方式)、pmbr_boot(MBR 引导硬盘) > STATE 两者之一 on,off (针对 FLAG 设置启用或屏蔽) > 如下为硬盘 sda 设为 mbr 引导盘 # parted /dev/sda disk_set pmbr_boot on
set NUMBER FLAG STATE > NUMBER 为当前硬盘的分区编号 > FLAG 分区标签如:boot,root,swap,legacy_boot,esp,lvm,linux-home,bios_grub 等(标签只是为了标准化,其实不一定需要打标签) > STATE 两者之一 on,off (针对 FLAG 设置启用或屏蔽) > 如下为硬盘 sda 编号为 1 的分区设为 esp 分区 # parted /dev/sda set 1 esp on
切换分区标签的状态
1 2 3 4 5
toggle [NUMBER [FLAG]] > NUMBER 为当前硬盘的分区编号 > FLAG 分区标签如:boot,root,swap,legacy_boot,esp,lvm,linux-home,bios_grub 等 > 如下为硬盘 sda 编号为 1 的分区的 esp 状态反转一下(state 为 on 转为 off) # parted /dev/sda toggle 1 esp
设置分区的文件系统或分区 UUID
1 2 3 4 5 6
type NUMBER TYPE-ID or TYPE-UUID > NUMBER 为当前硬盘的分区编号 > TYPE-ID 为文件系统的 ID,从 0x01 到 0xff (MS-DOS 分区表中 0x01 表示 FAT12,0x83 表示 Linux 文件系统) > TYPE-UUID 为分区的类型,如 0fc63daf-8483-4772-8e79-3d69d8477de4(通常在 GPT 分区表中更为细分) > 如下为硬盘 sda 编号为 1 的分区类型设为 FAT12 # parted /dev/sda type 1 0x01
设置默认单位(交互模式下)
1 2
unit UNIT > UNIT 为 s(扇区),B(字节),kB,MB(1000 的幂次),kiB,MiB(2 的幂次) 等
查看 Parted 的版本信息和版权
1 2 3
version > 如下查看 parted 的版本(同 parted -v) # parted /dev/sda version